第110章 院试三

午时一到,十几个衙役一共拿着两张榜单,分别张贴到试院左右辕门的不同地方,这样也算是分流,毕竟人太多了。

一共三千余名考生,第一场就要淘汰二千四百来人,所以大家伙一看到榜单贴好后,个个蜂拥而至,挤到了榜单下,开始看了起来。

这么多人可想而知是有多吵闹,你挤我,我挤你的,要不是有仁义道德在,估计是要动手骂娘的。

任俊杰看着人头簇动的场面,端起茶杯笑着说道“这院试都这么热闹,那乡试会试是什么样的场景?”说完,任俊杰就将茶杯里的茶一饮而尽。

张建英闻言,微微一笑“那肯定是更为热闹咯,会试我不知道,但我听说省城贡院比咱们越州的试院大多了,就贡院外的场地,足够能容纳万人以上”

任俊杰愣了愣,笑了笑“那有机会去看看”

张建英摆摆手,笑呵呵说道“放心,子鸿兄一定有机会的”

任俊杰瞥了一眼,说道“诶,到时跟怀远兄一起去”

张建英听完,哈哈大笑起来“那我争取争取咯,哈哈哈”

自从张建英上次占了那卦后,那是自信了不少,也努力了不少,现在他就想着考取功名,至于什么情情爱爱的,他现在还不想。

直到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,看榜的人少了许多,任俊杰在这期间看到了很多考生欣喜若狂,更多的是看到了失魂落魄的考生黯然离场。

六神无主,眼神呆呆的,转过身的那凄凉背影犹如被抽了魂一般,秋天还真是个落黄叶的萧瑟季节。

不过也有少数人却是很乐观,虽然落榜了,但他又没死,那没死下一科再来就是了,就是要跟院试犟上,不死总会出头,这是老前辈们的信念,他们几乎就靠这信念支撑着。

选择大于努力,选择不对努力白费,很多人天生就不适合科举。

这不,任俊杰和张建英又中了。

“少爷少爷,你和任公子都中了。”张建英的书童匆匆赶了过来。

阿福也紧随其后“少爷,都中了...”

任俊杰和张建英闻言,相视一笑,中了就好。

这次院试第一场只有653人,第二场只有67人能顺利中秀才。

...

次日,八月十八日,天还没亮,任俊杰如往常一样,早早起床洗漱,喝完粥后,便提着考篮去了试院排队。

这是最后一场了,也是最重要的一场,能不能中就看这一场的发挥。

来到试院外,考生们都自觉的排起了队,等待着进场检查。

现在就剩下六百多人,大家伙个个是信心满满呀,都觉得自己这次没有八成也有七成能过,毕竟过了第一场,他们信心大增了。

“咚咚咚..”

此时传来了一阵铜锣声。

“所有考生排好队,准备进场”

很快,左右辕门就开始检查了,这次人少了许多,速度也很快,但还是很严格。

任俊杰经过三捅三捏,这才颤颤巍巍的顺利入了龙门。

和第一场一样,在各县的区域排好队等着所有考生进场,这次不用唱保了。

写来话多,流程都差不多一样,任俊杰领了份卷子后就跟着衙役来到了原来的座位。

院试第二场为复试,也是只考一天,考一道数学题和一道策论题。

都说这数学题是文科生的噩梦,不过上个月以来,山长就有抽出一些时间来讲讲数学题,讲的还是往年考到的题。

山长也知道学子们的德行,除了任俊杰外,山长都要跟其他学子多讲几遍解法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若是你策论写来极好,数学题答不好,那主考官有可能酌情让你过,但你数学题答来好,策论答得不好,那基本是没机会了。

所以主考官还是偏向策论。

天一亮,任俊杰就听到了一阵阵鼓声,第二场考试开始了。

不一会,就有几个衙役跟之前一样,举着块大木板走来走去,任俊杰匆匆的提笔将考题抄了下来。

抄好后,任俊杰决定先做简单的,也就是数学题。

明算题:今有共买豕,人出一百,盈一百。人出九十,适足。问人数,豕价各几何?

意思是:有若干人合买一头猪,若每个人出100,则会剩下100。若每人出90,则刚刚好,不多也不少。问人数和猪价各多少?

任俊杰看到这道题就笑了,这题他会,而且之前山长也有讲过。

术曰:以盈及不足之数为实。置所出率,以少减多,余为法。实如法得一人。其求物价者,以适足乘人数,得物价。

这题可以列方程式。

解:设人数为x人。

100x-100=90x

100x-90x=100

10x=100

x=10(人)

既然人数为10人,那猪的价格就为10x90=900(文)。

任俊杰很快就将这道数学题给解完了,接着就按文字的方式转述了出来。

在数学题这里没耽搁多久,任俊杰来到了下一题,也就是策论。

别看院试只考一篇策论,但考得越少,越是难搞,毕竟院试那么多人在考,只有一道题定输赢,你若是不写好点,那肯定会被人拉下来的。

策论题:罪疑惟轻,功疑从重。

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

刚刚抄题时,任俊杰没太注意,现在仔细看着题目,越看越熟悉,再深入一想,卧槽,这不是北宋仁宗嘉佑二年礼部进士科的策论题吗?

任俊杰能记得这么清楚,这还要说起一个人,那就是苏东坡,当年苏轼就是在这场考试中的进士。

而苏轼在这道题上,写下了着名的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全篇挥挥洒洒六百余字,任俊杰以前是研究历史的,自然知道这一名篇,虽然不能一字不差的背下,但是里面的几个观点他都记得。

题目的意思是:罪行存疑的按轻的处罚,功劳存疑的按重的奖赏。

苏轼的解题思路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出发,广引事实加以论证,论述儒家的仁义如何运用于刑赏的问题,认为刑罚与奖赏都要从仁爱出发,以厚忠之心量刑惩赏,使刑赏达到忠厚的绩效,进而引导天下归于君子长者之道。

上一页目录+书签下一页

推荐小说

  1. [历史军事] 盛唐华章
  2. [历史军事] 谍海英雄
  3. [历史军事] 大明好王爷
  4. [历史军事]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
  5. [历史军事] 大明:史上最狠暴君
  6. [历史军事] 篡清,从凤台县城开始
  7. [历史军事] 朱元璋:逆子,这皇位非你不可!
  8. [历史军事] 五代:这个小国太能打
  9. [历史军事] 拥兵百万让交权?朕这生如履薄冰
  10. [历史军事] 双穿门: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
  11. [历史军事] 穿越明朝,国公做了三百年
  12. [历史军事] 红楼:重生贾环文武双全
  13. [历史军事] 从嬴政开始:历代皇帝陆续降临
  14. [历史军事] 曹操的痞军师
  15. [历史军事] 老爷,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
  16. [历史军事] 诸天万界: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
  17. [历史军事] 地主想躺平,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
  18. [历史军事] 寒门潜龙
  19. [历史军事]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
  20. [历史军事] 大秦:开局大雪龙骑,签到焰灵姬
  21. [历史军事] 我在洪武开商铺
  22. [历史军事]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
  23. [历史军事] 从封地开始,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
  24. [历史军事] 开局送老婆,她是宰相千金